隨著知識產權交易與運營的市場氛圍越來越濃,知識產權市場化的成熟,其基礎——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不同的知識產權所有者擁有知識產權的作用和目的不同,導致知識產權價值不同。
據統計,最大的世界技術信息來源于專利,專利對于國家、社會和個人都是寶貴的財富。發明者可以對自己的發明創造進行專利申請,以此來保護發明者的權益。專利評估就是從專利的法律狀態、技術狀態、產業化狀態、市場狀態等方面出發,考慮專利在用途以及最佳使用等情況,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衡量其潛在的經濟價值。
專利價值的評估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法律性、技術性和時間性等多方面的特點。通常情況下,對專利價值評估方法的研究會涉及到管理學、經濟學,還涉及到法學和會計學等多個學科。
1、收益法:專利未來產生的現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現率折成現值。此方法針對已經產業化的專利比較試用,大多數無形資產評估都會首選收益法,由于無形資產在企業財務報表上面披露的各項成本,費用顯示不完整,所以成本法不太適合;國內缺乏一個活躍穩定的專利交易市場,沒有專利交易參考對象,所以市場法也不適合。
2、成本法:取得現成資產所需要的各項必要成本、利潤、費用,俗稱重置成本,該方法試用于有形資產,機械設備,廠房,運輸工具,房產。
成本法計算方式=重置成本-資產實體性貶值-資產功能性貶值-資產經濟學貶值重置成本=研發人工成本+研發費用支出+管理費用+機會成本(按基準日到期年限小于5年的國債到期收益率平均值作為機會成本報酬率)
實體性貶值:持續使用造成的物理性損耗,即折舊功能性貶值:由于技術進步造成的知識產權資產功能相對落后造成的損失經濟性貶值:外部環境改變或不可控時間的影響造成的知識產權機制下降
3、市場法:根據近期市場發生交易的類似資產做對比,市場法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有嚴格的限制條件,需要有一個活躍成熟的交易市場,交易越頻繁,資產價格越容易比對。選取合適的參照物與被評估資產進行對比分析加上數據可靠性驗證,調整差異確定價值。
專利權評估報告和專利權評價報告都是對專利權的一種評估與評價,很多人搞不清楚他們之間的關系。其實這兩個報告不管是從定義、針對的對象都有很大的區別。
專利權評價報告是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分析和評價作出的報告。為了確定專利的穩定性,在后續的實施過程中不會造成侵權或者無效。同時也是一種證據形式或證明文件。根據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請求,在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被授予專利權后對相關的專利進行檢索。是一種官方出具的權威專利質量評價。
專利權評估報告是由授予資產評估資格的第三方評估公司或機構出具的報告。根據特定目的,遵循公允、法定標準和規程,運用適當方法對專利權進行確認、計價和報告,為資產業務提供價值尺度的行為。
專利評估是實現專利產業化和知識產權產業化的關鍵一步,權利人希望通過專利評估預測專利的未來發展前景,并使之產生更大可能的效益。產權具有時間性,所以產權人應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充分地管理經營其產權。
【專利價值是如何進行評估的?】相關文章:
專利評估價值充作實繳資本攤銷,專利評估價值充作實繳資本攤銷怎么算 10-12
專利評估價值充作實繳資本——企業創新與融資新路徑 10-12
專利價值評估流程以及收費標準 07-22
專利價值評估的三個維度 01-15
如何利用知識產權評估價值實繳企業資本 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