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保護科技成果所有方和承接方利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必須加強知識產權布局。有關專利布局模式主要有下面幾種:
經典策略模式
專利布局模式多種多樣,但目前為止,瑞典OveGranstrand教授提出的6種模式仍舊是公認的最為經典的專利布局模式,其他各類模式大多是根據這一些模式演化而來的。
1.路障式專利布局
路障式專利布局指的是僅用一個或少數幾個專利來保護特定用途的發明,申請與維護成本較低。弊端是競爭者易于運用規避設計來繞開專利的效力。也有人稱作“阻擊者策略”。
2.策略型專利布局
專利權持有者要想保持競爭優勢,就需要避免讓競爭者有規避設計的機會,否則的話該專利就易于徹底失去了價值。策略型專利是一個有著較大阻絕功效的專利,就像某特定產品領域所必需的技術或者路障性專利,其有著阻礙性高、無法規避設計的特點,這類專利布局也被稱作“阻塞策略”。
3.地毯式專利布局
要是沒有絕佳的策略型專利,還可以形成類似布雷區的地毯式專利布局。例如有系統化在每個步驟中用專利來形成地雷區,以阻斷競爭者進入,而針對強行侵入技術領域的競爭者,也可通過專利訴訟的方式將其趕出該領域。
地毯式專利布局模式通常可用作不確定性高的新興技術、各類研發方向都能產出結果,或者專利的重要性尚未明朗化的時期,該種布局有一定條件和要求——足夠的資金以及研發能力的配合。要是沒有系統性的專利布局則易于演化為專利泛濫,無法發揮預期效果。地毯式專利布局必須研發人員深度參與,通過與專利人員的不斷溝通,使布局輪廓盡可能清晰,以減少盲目性。
4.圍墻式專利布局
專利圍墻是運用系列式的專利形成對競爭者研發的阻礙。例如,一項與化學有關的發明,將其化學方程式、分子設計、幾何形狀、溫度等范圍的變化都申請專利保護,形成一道圍墻,以防止競爭者有任何縫隙有意回避。當很多不一樣的技術解決方案都可以實現類似功能的結果時就可以考慮到專利圍墻的布局模式,這類專利布局也被稱作“隔離策略”。
5.包繞式專利布局
包繞式專利布局是以多個小專利包繞著競爭者的重要專利,這一些小專利本身價值也許不高,但其組合卻可以阻礙競爭者重要專利的有效商業營業。例如,以各類不一樣應用來包繞基礎型專利,很可能就促使基礎型專利的價值化為烏有,當競爭者有基礎型專利時,就可以透過包繞式專利作為交互授權談判的籌碼。要是企業本身有重要的基礎型專利時,應先自行通過研發形成自身的包繞式專利布局,避免讓競爭者采用該模式。
6.組合式專利布局
以各類結構和方式形成如網絡狀的組合式專利布局,可以加強技術保護的強度或變成有利的籌碼。所采用的子結構中,包繞式專利布局模式便是可供參考的模式之一,以一個基礎型專利包繞幾個次要的應用型專利,甚至于以多個包繞式專利布局形成緊密的專利網絡,隔絕競爭者的研發方向。
【專利布局有哪些模式】相關文章:
專利布局策略九種包括什么? 10-29
企業做專利儲備的大用處,儲備式專利布局 10-18
中小企業如何進行專利布局 07-05
科學合理布局,保護創新成果——專利布局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性 11-01
構建專利保護網——專利布局的模式和現象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