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保護科技成果所有方和承接方利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加強知識產權布局。關于專利布局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專利布局模式千變萬化,但迄今為止,瑞典Ove Granstrand教授提出的六種模式仍然是公認的最為經典的專利布局模式,其他各種模式大都是基于這些模式演變而來的。
路障式專利布局是指僅用一個或少數幾個專利來保護特定用途的發明,申請與維護成本較低。缺點是競爭對手容易利用規避設計來避開專利的效力。也有人稱之為阻擊者策略,如下圖所示:
專利權擁有者想要保有競爭優勢,就應該避免讓競爭對手有規避設計的機會,否則該專利就容易完全失去價值。策略型專利是一個具有較大阻絕功效的專利,像是某特定產品領域所必需的技術或是路障性專利,其具有阻礙性高、無法規避設計的特點,這種專利布局也被稱之為阻塞策略,如下圖所示。
如果沒有絕佳的策略型專利,也可以形成類似于布雷區的地毯式專利布局。例如有系統地在每一步驟中用專利來形成地雷區,以阻斷競爭者進入,而對于強行侵入技術領域的競爭對手,也可通過專利訴訟的方式將其逐出該領域。這類布局模式如下圖所示。
地毯式專利布局模式一般可用于不確定性高的新興技術、各種研發方向都能產出結果,或是專利的重要性尚未明朗化的時期,該種布局有一定條件和要求——足夠的資金以及研發能力的配合。如果沒有系統性的專利布局則容易演變為專利泛濫,無法發揮預期效果。地毯式專利布局需要研發人員深度參與,通過與專利人員的不斷溝通,使布局輪廓盡量清晰,以降低盲目性。
專利圍墻是利用系列式的專利形成對競爭對手研發的阻礙。例如,一項與化學相關的發明,將其化學方程式、分子設計、幾何形狀、溫度等范圍的變化都申請專利保護,形成一道圍墻,以防止競爭對手有任何縫隙刻意回避。當許多不同的技術解決方案都可達到類似功能的結果時就可以考慮專利圍墻的布局模式,這種專利布局也被稱為隔離策略,布局模式如下圖所示。
包繞式專利布局是以多個小專利包繞著競爭對手的重要專利,這些小專利本身價值或許不高,但其組合卻可以阻礙競爭對手重要專利的有效商業營業。例如,以各種不同應用來包繞基礎型專利,很可能就使得基礎型專利的價值蕩然無存,當競爭對手有基礎型專利時,就可以透過包繞式專利作為交互授權談判的籌碼。如果企業本身有重要的基礎型專利時,應先自行通過研發形成自己的包繞式專利布局,避免讓競爭對手采取該模式,這類布局模式如下圖所示。
以各種結構和方式形成如網絡狀的組合式專利布局,可以強化技術保護的強度或成為有利的籌碼。所采取的子結構中,包繞式專利布局模式就是可供參考的模式之一,以一個基礎型專利包繞幾個次要的應用型專利,甚至以多個包繞式專利布局形成緊密的專利網絡,阻絕競爭者的研發方向,這類布局模式如下圖所示。
【專利布局常見的幾種模式】相關文章:
專利布局策略九種包括什么? 10-29
企業做專利儲備的大用處,儲備式專利布局 10-18
中小企業如何進行專利布局 07-05
科學合理布局,保護創新成果——專利布局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性 11-01
構建專利保護網——專利布局的模式和現象 11-01